重庆离婚继承律师网

    被男友害坐牢,她还想跟他结婚:别让“心理饥饿感”吃光你的一生

    被男友害坐牢,她还想跟他结婚:别让“心理饥饿感”吃光你的一生

    原创 武志红主创团 武志红 2019-09-20 12:3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武志红”
    回复数字“002”,免费领取专业心理测评
    图片

    作者 | 黎响

    编辑 | 陈沉沉



    图片



    上个周末,我去了失恋博物馆,想看看走到爱情终点的人会说些什么。
     
    失恋博物馆是一群痛过、哭过的人的自留地,每一个地方都贴满了一个又一个的伤心的故事,以及陌生情侣/夫妻的纪念物。
     
    墙上挂满了数百上千的留言,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却是一面墙:

    左边是「渣男榜」,右边是「渣女榜」,上面塞满了大大小小的名字。

    图片

    一眼看上去,渣男专区的名字显然比渣女专区要多。
     
    这让我心里有一个疑问:这个世界真的是渣男更多吗?
     
    直到我看到了一个女生,用红色的马克笔在墙上用力地写上渣男的名字:一个、两个、三个……整整写了八个。
     
    写完了她呆看着偌大的渣男榜,似乎还不解气,回过头又反复给第四个男生的名字描了边,让他的名字更突出了。
     
    我很好奇,这个女生是如何总结自己的屡败屡战的感情生涯的?
     
    人一生会遇到一两个辜负自己的人,但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遇到渣男/女,那是不是应该回过头反观一下自己?
     
    有一句话叫“你遇到的渣男,都是对的人”,只是为什么有的人会成为渣男/渣女收割机?
     
    后来,我了解到一个词,叫「心理饥饿感」
     
    它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总会一次次跟不合适的人建立不健康的关系,甚至就算知道这样是不对的,他们仍然飞蛾扑火。
     
    生理上的饥饿是极其难以忍受的,于是人们会为了填饱肚子做出很多事情:
     
    战乱的时候会吃树根、皮鞋、垃圾……哪怕不是真正的食物,只要能够一时给予自己饱腹感,便胡乱吞下,甚至于,在饥荒时有易子而食的残酷惯例。
     
    可以说,饥饿感本身代表着人对于“生”的渴望,是最无法抗拒的本能。

    图片


    心理的饥饿感同理。

    它指的是:人的精神层面对于某些东西的极度渴望,如果缺乏了就会失去内在的生机。

    这种心理饥饿,一般源于童年的某些情感和经历的过于缺乏。
     
    有些缺憾过于深刻,以至于让人用尽一生的时间去追寻补偿,甚至过度补偿。
     
    借知乎大v朵拉陈的一些表述:

    比如,一位女性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失了疼爱她的父亲形象,她自己的父亲可能既暴力又冷漠,因此她对于「慈父」有强烈的饥饿感。

     

    当遇到一位伴侣,在某些时刻对她展现了「慈父」般的特质——照顾、温柔、亲密,就算伴侣还有其他的特质——如控制、不忠,这位女性也会牢牢地抓住伴侣「慈父」特质,不愿意放手。

     

    不过,心理上的「饥饿感」和生理上的饥饿感本质是不一样的。

     

    我们不能在生理上饥饿太久,但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在心理的某一些方面都有长期的「饥饿感」,而且这些「饥饿感」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办法被消除。 


    图片


    图片



    真正让我理解饥饿感的,是一本叫做《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小说。
     
    女主松子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她的一生都把别人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为此她做了很多荒唐的事情,也落得被人人嫌弃的下场:

    • 她的学生龙洋一偷了旅馆商店的小金库,为了不让自己的学生龙洋一尊严受损,松子替学生承认过错。而龙洋一非但没有感恩,反告松子强迫自己为她顶罪,害得松子被学校辞退。


    • 为了支持潦倒的男友——天才作家彻也,她听从彻也的要求,面试风俗店卖身赚钱养家;


    • 为了嫖客小野寺的一句表白,她虽然心里犹豫,还是决定跟他同居,赚钱养他;然而小野寺不仅用松子辛苦赚回来的钱包养更年轻的女学生,打麻将败光她的存款,还强迫松子吸食冰毒。最终松子被迫杀死了他,成了一个杀人犯。


    但松子并非天生就是个奉献型的人,只是在她的童年里,父亲把爱都给了多病的妹妹久美。面对优秀的松子,他从来都是板着脸。
     
    父亲这样直接的忽略冷落,成了松子心里头一个填不满的洞。
     
    她恨他,但更需要他的爱。
     
    偶然,她扮了一次鬼脸,惹得父亲开怀大笑,尝到甜头的她,为了这个笑,扮了20年的鬼脸。

    似乎,她找到了那个获得爱的按钮——就是不断不断地满足对方
     
    长大之后,她在感情里面故技重施。
     
    既小野寺之后她又经历了4个男人,但他们都是旁人眼中“差劲”的男人——
     
    有的不务正业,
    有的是有妇之夫,
    有的是社会流氓……
     
    但松子似乎来者不拒:只要对方说爱她、需要她,她便毫无抵抗力地跟随这些男人,满足他们的愿望。
     
    松子这样做,不仅在喂养自己,其实也在喂养他们——她需要被男人爱着,也想要爱这些可怜的男人。
     
    因为在她眼里,这些渣男和她一样——没人爱。
     
    松子选择了他们,是把自己不被爱的情绪代入到男方,通过爱他们,让自己也感受到了被爱的感觉。
     
    正如无法再比赛的体育教练,会很苛刻地要求自己的学生,当看到学生拿下冠军时,比获奖的本人更为兴奋——

    自己求之不得的东西,希望与自己很相似的人能够得到。
     
    因而,当松子再次与学生龙洋一相遇时,即使清晰记得这个男人是她噩梦的开端,也知道他现在是一个黑道流氓,她还是义无反顾地跟随了他,最后因偷运冰毒,两人被抓去坐牢。
     
    更荒唐的是,在监狱的4年里,松子还幻想着和他结婚,生两个孩子。
     
    松子的一生,饥渴于男性的爱与认可,最终也葬身于此。

    图片





    这种来自童年的心理饥饿感或许是不健康的,没有人想要这样,但往往很多人都无法抗拒或甩掉。
     
    只是,面对内心这个饥饿的小孩,不同的应对方式,会有截然不同的后果:

    A 纵容者

    纵容者不做任何努力,心甘情愿地被饥饿感操控着,靠本能驱动去做选择。
     
    这也是最容易的方式(easy way)。

    松子一生走的就是纵容自己的路:

    哪里有认可,她就去哪里。

    她从一段关系中跳到另一段关系里,来不及思考自己真实的需求,也不去计较跟这个男人是否合适。
          图片

    也有的人比松子清醒一些,能够意识到问题,但控制不住自己。

    例如一些患有暴食的人,脑子里清楚自己不该喝奶茶吃巧克力,但嘴巴却不听使唤。
     
    对于纵容者,饥饿、空虚的感觉就像是毒瘾——

    明明知道不好,但是它总能诱惑你、提醒你,满足它会有多强的快感。
     
    跟瘾君子一样,纵容者会陷入一个恐怖的循环:

    吸毒——获得快感——清醒后承受不了现实的空虚——重复吸食。
     
    到最终,原本有主观意识的人将自己的所有奉送出去,成为欲望的奴隶。

    B 抗争者
     
    纵容的另一个极端,是抗争。
     
    抗争者一觉察到自身的饥渴感,就会觉得很羞耻。
     
    他们痛恨这样的自己,企图用意志来消除这个内心嗷嗷待哺的小孩。
     
    我在大学时期的一个好友,就是如此。
     
    在经历了几次失败的恋情之后,她猛地学习关于亲密关系的心理学知识。

    在意识到自己对亲密的需求,是来源于童年家庭爱的缺失之后,她对自己不是接纳和心疼,而是愤怒
     
    她痛恨自己的欲求不满,并认为这是破坏她爱情的罪魁祸首。
     
    此后,碰到心仪的男性,她都小心翼翼,甚至矫枉过正,连正常的情感诉求都不敢发出。
     
    可以想象,这样下去,她会一直审视着自己,跟自己的饥饿感斗争。

    最后,无论胜出还是失败,她都会耗尽力气,而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好好建立关系。
     
    所幸,我们还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问问自己下面这个问题:
     
    如果我不能消灭我的病,那会怎么样?

    图片



    如果我不能消灭饥渴感


    《美丽心灵》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回答。
     
    男主约翰·纳什是世界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和数学家之一,提出的纳什平衡对世界影响之大,让他获得了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而天才总是不被上帝眷顾的,他提出理论之后便患上了精神分裂。
     
    他的脑子里面有三个人格:小女孩,大学室友,以及一个让他深陷特工幻想的指挥官。
     
    纳什想象自己是神秘机构的特工,跟政府合作破解苏联袭击危机,他经常偷偷地将自己写的“机密情报”放到指定的地点,等待那位指挥官来获取。
     
    可是他的妻子找到了他寄出去的所有情报,发现无一例外没有被拆开过,才发现他神智错乱。
     
    短暂治疗之后,他重新回到已经被毁掉的生活:以前传奇的人物,无数人崇拜,现在却成为普林斯顿学生眼中的怪人;
     
    妻子也担心他在门外与垃圾工人交谈是精神分裂复发。
     
    直到有一天,纳什的病真的复发了,也因此差点害得自己的孩子被淹死。
     
    就在妻子抱着儿子逃离家的时候,紧急中纳什突然发现,在他脑里面的小女孩,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长大过。

    图片

    那一刻纳什才发现,原来小女孩是虚幻的,室友是虚幻的,指挥官也是虚幻的。
     
    如果是虚幻的,那他们就没办法真正地影响他了。
     
    纳什开始真正看见自己的精神分裂:
     
    他既没有选择继续「放纵」自己在特工游戏当中,更不再通过大剂量的药物和电疗尝试「消灭」脑里面的幻想,而是选择:与之同在。
     
    如果我这一辈子都没办法治好精神分裂,我会怎么样?
     
    他只要不理这些人格们,不跟他们说话,他们就没办法影响他。

    图片

    在今后的日子里面,纳什照常到学校图书馆做研究,他也每天都能看到他的人格们,引诱他,说着激怒他的话。
     
    但是这么多年来,他看着这些人格们,但最终还是没有跟他们对话,他们也再无法让他陷入幻想。
     
    他一生都没有战胜他的精神分裂,但也没有被精神分裂战胜。
     
    但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图片


    如果我的病不能治好;如果我终将带着一份不可被根治的饥饿活在这个世界上……
     
    so be it
    那就让我带病活下去吧!

    允许我自己一生感知自己的饥饿,认可它的存在,认可它会让我隐隐作痛。
     
    认识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问题。
     
    压制心理饥饿感,妄想消灭它,不是真正认识到问题所在,反而会助长这股力量野蛮生长。
     
    因为一旦失败了,那种失去控制的无力和命运归宿感就会加倍奉还。
     
    有很多人生的大问题是无法被消灭的,他们大概会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成为暗线,又在另一个阶段浮出水面。


    最 后

    对于童年缺爱的人,在寻求爱的路上,有人能填满自己的饥饿感,的确很重要。


    但在这之前,你首先要做到这两件事:


    ①  善待自己的饥饿感。


    直面它。


    承认自己对爱的渴求,也承认自己正在遭受痛苦。

     

    同时,在普通的日常里,腾出一块空间来填补自己——

     

    从小事中发现自己的亮点:每天夸夸自己,也去享受别人的称赞;

     

    为自己做一些浪漫的事情:买好看的衣服,吃好吃的晚餐等等。

     

    这个过程可能失败、可能会反复,但只要你持之以恒、一点一滴、健康地弥补自己的缺失,或许你会像纳什一样——


    虽然无法消除它,但也没有被它操控一生。


      去建立深度关系。


    这个人不一定是亲密爱人,可以是好友、师徒、或者是咨询师。

     

    跟对方建立一段相互支持、相互欣赏、安全又真实的关系。

     

    但找到这个人,需要耐心等待,需要精心挑选,更需要勇气——去坦诚自己的饥饿,去承受得不到时的焦虑和失落。


    如果一个人,

    能够在清楚地感知到心理饥饿的同时,

    仍然能够认可它,并且超越它,

    那么TA就走出了寻求真幸福的第一步。

     

    如果松子,

    能觉察到自己对男性之爱的这份渴望,

    是她一辈子所要肩负的饥饿感;

    如果她还能够坚守自己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或许就不会活成被嫌弃的一生。


    图片
    作者简介:黎响。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